http://goo.gl/URy8ZL

聯合報去年6月推出「偏鄉教育」願景工程系列報導,點出台灣前後段學生的學習落差,高居全世界第一,以及補救教學愈補愈大洞兩大教學困境,教育部今天提出解方,運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,作為教師「適性教學」的新利器。教育部委託台中教育大學和中央大學研究團隊,建置國內首創的「教師適性教學輔助平台」,名稱雖然一點不炫,但平台功能超乎以往的想像,例如,電腦會選題,已經學會的學生,可以避免重複練習已經會的題目;學習落後的學生,則能追溯到他為什麼學不會的「原始關卡」,讓學生回到卡住的單元做補救教學,人工智慧系統會再規畫一條適合個別學生的學習路徑,幫助學生學得會、學得通。 教育部師資藝教司司長張明文表示,希望這個平台幫助老師運用科技,把每個孩子都教好。團隊主持人、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郭伯臣語氣肯定的說,透過此平台,可以落實差異化教學,即孔子說的「因材施教」,也可以解決目前老師做補救教學遇到的困境。 他指出,老師都很盡心盡力在做補救教學,但仍面臨兩大困境,一是補救教學不夠即時,例如,小六開學時才測驗診斷五年級的數學有沒有學會,再來做補救教學,已經落後一年,很難補得上去;二是需要補救教學的學生程度每個都不一樣,老師很難面面兼顧,還被批評教不好,讓老師很委屈。 透過適性平台的學習診斷,可以幫一個學習落後的小六生,找到他學不會的起始點可能在小三數學的某個單元。郭伯臣說,找到卡住學生學習的原始點之後,人工智慧會規畫一條適合他學習的步驟與路徑,並提供教師適當的教材,幫助學生有效學習。 這個適性教學平台,將一到九年級的數學、國語,以及三到六年級的自然科,透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,分析3000筆「知識結構節點」(即影響學習的關鍵單元)、編制2萬2000張教學投影片、1萬1000個測驗試題、2640支教學影片、100件開放式教學單元、200件動態評量教學單元。這些資源也可提供教師進行「翻轉教學」的利器。 郭伯臣說,翻轉教學的特色是學生在家先看教學影片,課堂上再進行討論及參與式學習,但很多學生打開影片卻沒在看,而是在玩線上遊戲或做別的事。「適性教學輔助平台」的影片則穿插題目,學生要回答之後影片才會繼續播放,既能確保學生在家有看教學影片,老師也可針對學生看影片答題的情況,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,在課堂上提供有效教學模式。 學習落差的問題,全世界都有,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09年就職時,提出一個「邁向顛峰」(Race to the top RTT)教育補助政策,發展適性教學軟體,包括微軟、google都在做適性學習線上平台,也發展出商業化模式。郭伯臣說,2013年美國和歐洲就有40家公司在發展數位學習平台,但學校和學生都要花錢買軟體才可使用,教育部建置的則是免費的公益平台。 他表示,這個平台可以兼顧扶弱與拔尖,舉例來說,小六學生若都已學會小學數學,可以直接往國一數學前進。平台建置後,先找25所國中小在今年9月開學後試行,預計明年2月推廣到全國國中小。「教師適性教學素養輔助平台」研發團隊,左起: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系主任楊裕貿、教育學院院長郭伯臣、中央大學服務學習辦公室主任吳穎沺。記者王彩鸝/攝影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
E1AD7DE584A99A06
arrow
arrow

    yt13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